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
随着近几年中央对藏区各类政策和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达日县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很大发展,但由于达日县地域面积广,人员居住较为分散,社会发育程度低,牧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加之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社会治安秩序混乱、社会服务与管理滞后,服务管理触角无法延伸到最基层等问题一直以来成为制约达日基层牧区发展的难题。为全面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乡镇、村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自2013年以来,达日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大胆尝试,积极实践,不断推进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管理模式,基层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图说:乡镇综合治理会议
一、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总体目标
根据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整体目标要求,依托达日县现有的社区管理经验,以全面提高乡镇、村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各乡镇辖区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各行政村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依据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工作难易、任务轻重、基础优劣等情况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配置服务人员,实时采集网格内居民家庭的情况,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努力使乡镇管理区域网格化,实现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从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转变;实现乡镇社会管理在“网”上完善,公共服务在“格”中见效,安全稳定在“面”上实现,确保牧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说: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推进座谈会
二、工作做法
(一)调查研究,集思广益。2013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省综治办、省民政厅《关于在全省农村牧区行政村推行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达日县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并组织调研工作组历时2个月深入牧区乡村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初步形成《达日县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意见》,并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召开各层级的座谈会和反复论证,最终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
图说:达沃社区服务大厅接待群众咨询和事务办理
(二)严格网格区域划分,实行片区分段管理。达日县按照“有利于综合管理、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遵循“地域相连、习俗相通、资源共享”的要求,以全面提高乡镇、村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各乡镇辖区内的牧民(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各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依据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工作难易、任务轻重、公共基础条件等情况,科学合理划分了257个网格(含社区、寺院、学校、扶贫联社),将420名草原生态管护员确定为网格管理员,统筹运用草原管护资金,通过落实网格员工作报酬,有效提高了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了基层管理队伍工作合力。实现对网格内牧民(居民)的全方位、全过程动态服务和管理,并构建了“县、乡、村、社、格”5级管理机制,实现了乡镇牧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无死角,乡镇社会管理从突击式被动管理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
图说:工作人员接待群众咨询
(三)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严明各项工作纪律。为建立健全对网格化服务工作团队的制度管理机制,达日县在实地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达日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目标》、《达日县网格化分级管理工作职责》、《达日县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等10余项网格化服务管理规章制度,提出了“8不许”和“8不让”的工作纪律要求,建立了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对各级网格管理员从目标任务、职责纪律、工作程序、学习培训、奖惩考核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进一步提升了网格服务管理的意识和效能。保证网格化工作有规可依、有纪可循。
图说:接待群众咨询
(四)规范人员招聘考核程序,切实落实工作职责。通过群众举荐、乡镇考察、岗前培训等方式招聘了一支能够胜任日常协管工作的网格管理员队伍,聘用人员从留居在本网格的牧民(居民)中选择,每人每月报酬为1400元,聘用人员实行一年一聘制,工作期满一年后经考核工作称职的可以续聘,不称职的解除聘用关系,健全了网格人员准入准出机制。县级管理部门平均每年对网格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2次,各乡镇对网格管理员每年培训4-5次。同时,规定网格管理员 “一岗多责”的10余项工作范围及内容。一是搞好政策宣传。积极向本网格牧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做到上情下达,两年来网格管理员开展不同层面宣讲活动150余场次,发放藏汉双语宣传资料4000余份,入户宣讲5000余户,覆盖面达71%,参与的牧民群众达23000余人次。二是落实村“两委”决议。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落实村“两委”的工作部署,确保党和政府在牧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三是掌握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本网格内各类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做到对网格内一切情况底数清、情况明,为加强牧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搭建工作平台。两年来网格管理员依照人口、教育、卫生、扶贫、社保、治安等情况更新各类信息8000余条,制作各类展板300余块,制作各类惠民手册、宣传资料等2000余份。四是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牧民群众意见,搜集社情民意,及时向村“两委”反映群众诉求,协助村“两委”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两年来,网格管理员上报重大灾害信息8条,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五是教育牧民群众。带领本网格牧民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引导牧民群众依法积极开展村民自治。六是做好民生救助。协助村
“两委”做好自然灾害信息统计上报、救灾款物发放、孤寡儿童甄别认定、优抚对象抚恤等事关民生领域的各项工作。七是维护社会稳定。以平安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为重点,积极开展网格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收集、上报涉及社会稳定和突出治安问题的苗头性信息和倾向性舆情,协助村“两委”和乡镇党委、政府做好网格内群防群治、平安村创建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确保网格内社会秩序平安稳定。八是服务牧民群众。积极做好村民的服务工作,尤其是对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群体的特殊服务。同时,积极主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劳动就业、社会救助、法律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管理服务,满足本网格内牧民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九是推进新农村牧区建设。支持带领本网格牧民群众发展经济,普及法律知识,学习科学技术,美化亮化家园,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十是保护生态环境。负责网格内生态环境、草场、基础设施等管护工作。
图说:牧区网格化工作座谈会对各类信息采集表制定征求意见
图说:网格员入户采集信息了解牧民生活生产情况
(五)制作系统管理软件,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达日县委托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开发了藏汉双语对译的达日县网格化信息管理软件,应用之初,聘请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乡镇及县直机关部门网格化工作人员进行信息软件技术培训及后期校正维护。该系统整合录入了牧户在基础设施建设、计生、教育、扶贫、民政、社保、治安等方面信息数据,实现了多部门资源共享共用,解决了牧区长期以来家底不清的问题。
图说:乡镇网格化工作人员核对牧民信息
(六)完成信息采集,提升信息数据准确率。为提高信息采集质量,做好信息采集工作,我县分类制定了《家庭档案信息采集表(牧户)》、《个人档案信息采集表(牧民)》、《个人档案信息采集表(居民)》、《流动人口信息采集表》、《寺院僧侣档案信息采集表》、《寺院信息采集表》等6类采集表。两年来已为全县8886户, 33328人录入整理信息档案,户均采集140多项数据,首次录入各类数据210多万条,及时更新各类数据8000余条。
图说:达日县网格化管理平面示意图
三、取得的成效
(一)管理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就是将辖区内人、地、物、事、情、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建立专兼结合、多方参与的网格管路员队伍,实现了乡村社会管理从突击式被动管理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确保了管理的精细化。
(二)服务一体化。按照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把社会服务管理做到牧民群众的家门口,真正把基层管理工作变成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实现社会管理从行政管理型向社会化服务型的转变。通过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保证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图说:达日县牧区网格化信息系统主界面
(三)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备受关注。自达日县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来,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中央、省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省委政法委、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多次选派专人检查指导达日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青海卫视《新闻联播》相继对达日县牧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此外人民网还刊发了《(善治精确到“最后一公里”)—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探索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人民日报》刊发了《青海达日县探索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精确到“最后一公里”》等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及青海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选派记者到达日县进行采访和报道,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良好反响。
图说:为群众发放宣传手册
(四)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事例。达日县网格管理员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及时反馈灾情和矛盾隐患等各类情报信息,促进了地区和谐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涌现出了一批典型事例。一是2014年下红科乡围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基层党员为主要力量,提出了“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建立基层党组织、党员信息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了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2014年吉迈镇普忙村、垮热村,满掌乡布东村、木热村找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出实招、办实事,主动作为,解决乡村道路不通问题。两乡镇自筹资金25.9万元,借助县交通部门装载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投工投劳牧民群众1692人次,历时40余天,新建村级简易道路15公里,养护村级简易道路43.5公里。三是为根除枪支隐患,2015年上红科乡网格员积极配合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采取网格动员、主动宣传、举报查缴、线索摸排等方式,深入开展缉枪治爆行动。期间共上缴手枪6把、长枪5把、子弹640余发及部分枪械零件和管制刀具。四是下红科乡那尼村三社社长索德担任网格管理员以来,立足本职、尽责尽力,经常深入牧户家中与牧民群众相互谈心,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索德同志协同基层调解员一道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一场又一场纠纷,2015年上半年来已累计调处各类纠纷12起,使那尼村实现了矛盾纠纷“一降两升”的工作目标,得到了网格内牧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图说:为群众讲解网格化知识
四、经验体会
(一)摸清了家底。网格化管理实际上就是精细化管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是基层牧区管理工作的最大障碍。达日县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以“网不漏村、格不漏户”的排查方式,逐村、逐寺、逐校、逐户采录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并将网格基本信息同公安、计生、教育、扶贫、民政、社保等部门信息数据对接,实行资源共享共用,实现了基础信息搜集的全面、准确、真实、快捷,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基础数据不实不准的问题。
图说:宣传推进网格化服务
(二)组建了队伍。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畅通社情民意渠道,网格管理员是关键因素,达日县网格管理员队伍,受县、乡、村、社四级管理,即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有效联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各级职能部门的工作在基层一线开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三)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实行维稳基层化。一是由全县61个县直机关部门、单位包片管理县城达沃、丹玛社区19个网格,加强对责任片区敏感时期24小时值班巡逻工作。二是各网格管理员全面排查18类涉稳重点人员,逐一建立帮扶计划,网格管理员每月深入重点人员家中开展1次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两年来已深入重点人员家中开展慰问和帮扶380余次。为县、乡两级掌握和了解重点人员动态提供了依据。三是形成“县、乡、村、社、格”五级人民调解联动机制,做到矛盾早发现、早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经司法行政部门统计2013年全县排查调处各类纠纷318件,2014年排查调处各类纠纷255件,同比下降19.81%。四是见事迟、反应慢是造成各类矛盾纠纷叠加升级,各类防范处置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关键因素。达日县通过建立完善网格管理工作制度,落实网格员工作纪律要求,实现了各类社情民意动态搜集、矛盾纠纷动态排查、涉稳形势动态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情报信息搜集掌握不及时、分析研判不准确的被动工作局面。自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以来,网格管理员已收集各类涉稳信息200余条,5条重要涉稳信息防止了重大案件和重大涉稳事件的发生。全县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2015年上半年全县刑事案件立案25起,同比2014年同期立案率下降了34%,上下红科地区更为明显。2014年以前,上红科乡是全省社会治安重点乡镇之一,也是达日县刑事及各类案件、矛盾纠纷频发的“重灾区”,自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来,上红科乡已持续1年零8个月未发生刑事案件。五是网格管理员充分发挥协调和项目监督作用,积极主动调动牧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并向施工单位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为平安与振兴工程在基层的有序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