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激发社会活力 推动共建共享
近年来,龙岗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社会工作部署,按照深圳市法治社会、包容社会、多元共治社会、平安社会、智慧社会、诚信社会“六个社会”的建设方向,重在机制、项目、主体、平台、资源、动员等方面下功夫,有效地提升了社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基层工作的实效性,推动了社会资源向基层倾斜、社会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体参与意识有效提升。龙岗区还加入了“中国基层社会创新联盟”,并在首期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
图说:生态龙岗
图说:青春舞动
一、理顺体制机制,深化基层治理。把基层治理工作当成全区社会治理的枢纽工程、“牛鼻子”工程,并将其作为落实“四个全面”排头兵的重要举措。一是进行系统设计,制定一揽子解决措施。制定下发社区治理“1+7”文件,从社区综合党委作用发挥、政企社企分开、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考核、居民委员会建设、社区资源整合、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工作准入等七个层面进行了系统部署,并按照不同主题细化落实措施。二是完善治理框架,推动协同共治。通过系统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区“党、站、居、经、社、服”等各类治理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最终构建以社区综合党委为核心,以居委会自治为基础,以社区工作站为政务管理服务平台,社区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三是创新实施“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激活基层自治功能。以“居民点菜、政府配菜”的方式,对社区群众迫切需要及普遍关注的小事、急事、困事,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办理,实现社区居民“我的实事我做主”,社区居民自治参与热情和幸福感明显提升,同时对转变政府职能、激活基层自治细胞功能、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全区各街道共开展四批“点菜”“定菜”活动,申报项目3211个,总金额超4亿元,已完工项目1401个,正实施项目1321个。四是深化“织网工程”整体布局和机制建设,借助科技力量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织网工程”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并与“智慧龙岗”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在机制创新、业务流程再造和权责优化等方面进行探索,推动成立区数据统筹办。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信息采集、队伍管理、督导督查、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有力保障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横岗街道首创楼栋长兼任网格员试点工作,通过自主申报形式,将“四实”信息采集、自主申报宣传工作等交由片区楼栋长负责,充分激活社区资源,提升工作效能。按照织网工程大数据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将从深入挖掘综治维稳、企业服务、志愿者、社会信用等领域开发相关应用。该区被评为全国首批智慧社区试点地区。
图说:龙岗区“社会建设推广周”系列活动之一——“社工专业化”沙龙活动现场
图说:“启航·筑梦”社区话剧社会专场竞演现场
二、聚焦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创新。践行“打基础、利长远”和“集民智、解民需”的工作理念,聚焦各类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管理方式创新,培育良好的社会治理创新环境。一是打造智慧便民政务服务平台,入选全国“十佳”。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行政权责清单为切入点,力推以行政服务大厅为主要载体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初步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近期,在“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中,经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该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被评为“十佳优秀案例”。二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擦亮企业社会工作品牌。以被评为全国首批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地区为契机,按照“政府引导支持、企业自主参与、社会组织承接运营”模式,牵头多部门研究系统化的企业社会工作实施方案,引导企业自主购买社工服务,明确规定街道、社区、企业要在项目、资金、场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保障,引导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至诚社工机构参与编撰《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等全国性服务标准。以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为纽带,集合工会、民政、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资源和力量,支持各街道和谐劳动关系社工综合服务站建设,配备20多名社工服务于114家企业。该区被选定为全国五个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区之一。三是推进社会建设项目创新,重在解决重大民生需求和社会问题。结合龙岗产业大区和移民大区的特点,近3年共投入1500多万元,推进社会建设项目研发、创新和培育。该区的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和平安联合会项目分别获2014、2015年深圳市社会建设创新项目评选第一名,且入选项目总数量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一大批社会创新项目实施后,满足了外来建设者子女、全职妈妈、高龄老人和残障人士等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四是编制权责清单,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边界。在全国率先编制“四项清单”(政府行政权责清单、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目录清单、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清单、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服务目录清单),形成权责一致、党政全覆盖的区级权责清单及运行流程图,梳理全区53个单位行政权责事项12934项,精简优化710条权责事项,压缩办理时限4379个工作日,不断优化政府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图说:龙岗区“民情志愿服务队”为民众提供最好的社会服务
图说:龙岗区第四季民生体验日活动现场——察看坂田街道四季花城社区建设
三、传递社会温度,激发社会活力。以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公众参与度为落脚点,以传递社会温度、弘扬社会正能量为示范和引领,积极搭建立体化、社会化动员平台,鼓励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热心居民参与社会建设工作,形成了一股推动龙岗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动力。一是创新推出社会建设推广周系列活动。每个季度选择一周时间,举办一场专题性沙龙、组织一次社会建设民生体验活动、创办一期《社会建设季观察》刊物,通过“三个一”形式挖掘社会建设亮点、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找出社会建设短板,寻求“补短方案”。借助民间智慧和社会力量,全年四个季度分别就“志愿服务社会化”、“基层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社工专业化”等领域进行了深度研讨和实践提升。二是建立社会建设推介展示机制。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建立一系列资源整合联动、信息沟通交流和亮点展示推广机制,全年依托各级媒体对该区社会建设方面的宣传报道近300篇,极大提高了各项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三是建立广泛参与的公益推广机制。以“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策划、拍摄公益宣传短片;以“参与、协同、共享”为主题,举行社会建设微视频大赛,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评选出展现社会建设活力、传递正能量、温暖感人的公益宣传片30部;依托龙岗电视台、公交电视等移动媒介、送电影下基层映前宣传和主要交通干道宣传栏等各类平台,将社会建设公益宣传渗透到各个领域,倡导、呼吁和发动市民参与社会建设。
图说:龙岗该区尚景社区“悦家园”智慧社区体验馆
图说:坂田街道四季花城小区公益服务丰富
四、促进协同参与,共享建设成果。立足开放、包容机制,吸纳民间智慧、激活社会能量、促进多方参与、推动共治共享,提升城区的包容度、和谐度和社会温度,推动“社会建设社会建”。一是构建多元共治机制。统筹引领党建、统战、工青妇等渠道,探索建立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有效机制,运用协商民主机制引导各治理主体各归其位、相互协调,逐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机制。积极撬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有效引导企业共建爱心平台。如在南约河景观绿化提升工作中引入“众筹”概念,发动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美丽家园;搭建“募爱馈众”等公益平台,募集社会爱心惠及辖区居民。二是拓展多项依托平台。积极培育和总结社会建设领域新亮点,通过媒体报道、公益宣传、举办论坛等多形式展示,并通过组织市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赴基层走访,以及网站、微博和微信等多渠道“发声”,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增强群众感知度,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围绕“和谐、创新、健康、幸福”主题,开展“南粤幸福周”的五大板块活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发布志愿服务平台“i志愿”APP,推动打造“志愿者先锋城区”升级版,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专业化发展。三是推动社会组织培育与监管并重。设立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开展社会组织创新项目评选,对有代表性的社会组织及其公益项目进行支持奖励。创新社会组织发展平台,成立首个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社会组织公共空间”、全市首家社区基金会圆梦南坑社区基金会、首个区级妇女社会组织服务基地。关注活跃在龙岗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结合社会建设重点工作支持楼(栋)长联合会、平安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发展。
图说:绿色现代的大运新城
图说:龙岗区龙城街道黄阁坑社区针对外来青工开展的“缘聚鹏城”相亲活动现场
荣誉风采
该区获评“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全国首批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城区”、“2014中国十佳法治化建设城区”和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
该区获评“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区”、“全国首批智慧社区试点地区”,该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被评为“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十佳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