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邵县:创新社会基层治理 深化平安新邵建设
新邵县建置于1952年,是湖南省地理中心位置县,位于雪峰山脉东侧,资江中上游, 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总人口 82万,现辖11镇4乡,651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委会),耕地面积42.3万亩,水田32.1万亩,人均耕地0.56亩,是全省三个人平耕地最少的县市区之一,地形地貌主要为半丘陵半山区,国土面积构成为“七山一水份半田,半份道路加庄园”。县城与邵阳市区仅8公里,至省城长沙也只需2个小时。湘黔铁路跨县北面而过,安邵、衡邵、娄新、邵坪高速公路和320、207国道、217省道贯穿县境,沪昆高铁在县内坪上镇设立邵阳北站,对外已进入全国交通大循环,交通条件极为便利。近几年来,新邵县推进社会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全省为民办实事先进县等10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连续9年被评为省、市“综治先进县”,2008年至今已经连续八年获得湖南“省级平安县”荣誉称号,是湖南省邵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2015年1月荣获“全国优秀民生改善典范城市”荣誉称号(全国仅有45个城市和地区获此殊荣)。
图说:夕阳笼罩下的湖南新邵县城
理念创新,开启基层治理新思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增多、体制单一、层级较多、效率不高等严峻挑战,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同时,社会结构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传统的治理格局下,人被分割在不同单位(城镇)与集体(农村)之中,社会结构几乎处在长期固化状态,单位(或集体)治理就是社会治理的同义语,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从过去的“单位(或集体)人”变成了“社会人”,整个社会结构也由原来简单的工农联盟变成了日益分化的不同阶层。近几年来,新邵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伟大变革,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法制化水平,围绕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强力基石,坚守真心服务人民群众的正确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法治引领、改革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基层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工作方法,实现基层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让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直接面对面地服务人民群众,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确保社会主义政权长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一是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改善民生民利,以加强村、社区建设为重点,推进村级组织建设,逐步加大对基层投入力度,为村、社区一级组织开展正常活动提供经费、场所保障,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支撑,积极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的“一本三化”新体系。三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任务,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追求,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为检验工作标准,深入推进平安新邵、法治新邵、过硬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图说:新邵县谭府乡积极开展“综治搭台、文化唱戏”主题艺术活动
制度创新,筑牢基层治理新防线。今年初,新邵县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对社会基层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和周密部署,认为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科学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只有结合本地社情民意,转化为切合实际、普遍适用的工作制度,才能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巨大力量,将平安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三重点两主要”和绩效考核内容,明确各级综治委主任由同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三大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形成领导带头、责任到人、上下联动、有力推进的综合治理工作良性运行局面。同时,确定“争创省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保持省级平安县”为年度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目标,将全年工作细分为26项具体指标量化分解到综治委成员单位、县直政法各单位和15个乡镇,将市里下达的7项综治重点工作细化分解至县直各部门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明确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实施。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了单位责任制、领导责任制、重大问题追责制等制度,狠抓县、单位、乡镇、村(社区)三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落实,确保每项重点工作都有研究、有目标、有部署、有措施,有督查、有落实。
图说:美丽的湖南新邵县城
在基础经费保障方面,在全县财政预算经费均下调5%的大气候条件下,政法综治工作经费不减反增,在去年1030万余基础上新增加905万元,达到1935万元。在矛盾纠纷调处方面,印发了《关于调整<新邵县矛盾纠纷化解“以奖代补、以案定补”实施办法(试行)>相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奖补机制,将法治教育、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司法行政职能纳入奖补考核范畴,奖补资金达到350万元。在法制学校方面,全县每个村、社区均设立法制学校,保障每个法制学校每年3000元,法制讲师团工作经费确保35万元,全县共计200万元。在信访维稳方面,对包案领导和工作人员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安排150万元对乡镇信访维稳工作进行考核奖励。在综治宣传方面,筹集资金20万元,设立政法综治宣传报道奖励基金。
图说:领导到新邵县严塘镇曾家村开展“一进二访”群众走访活动
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三联二访一帮”工作、信访稳定工作、重点整治、综治民调、矛盾调处等单项考核办法,制定了年度综治综合考核办法和细则,实行联责联考制度、奖惩与目标任务挂钩制度、纳入绩效考评和干部年度考核范畴制度。考核到所有的村(社区),考核结果纳入乡镇、联点单位、责任单位的综治考评内容。把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年终检查相结合,强化例会制度、重点工作通报制度、讲评制度、督办制度。为保证考核的科学与严格,坚持三条途径综合考核,一是引进第三方调查,委托县域外的第三方公司对所有的村(社区)和门店开展了3次民意调查和测评打分;二是完善群众评议机制,今年每次督查,每个村和单位都暗访了5名群众和职工;三是开展部门联合检查,从多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开展督查,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促使工作整改到位、群众满意。全方位、细致化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各部门、村(社区)以及相关责任人抓好各项综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图说:湖南省新邵县委书记伍备战在酿溪镇沙湾社区开展“三联二访一帮”活动
工作创新,建立基层治理新格局。新邵县以基层组织建设为载体,集聚社会治理合力,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打造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把党和政府的政治优势转化成基层发展、自治的主导优势,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良性治理新格局。
一是推行“三集中三服务”工作。新邵县在全县679个村(社区)建立了群众工作站,大力推行的乡镇“四站式”服务模式全面普及,镇、村两级建立“村、片区、镇职能站所、镇党委政府矛盾纠纷现场办公会”四站式矛盾调处机制。一方面,每周四全县3000名干部集中下访、每周一机关集中办公、每季度部门集中解难,开展便民办事服务、信访接待服务、矛盾调处服务。矛盾纠纷在村站1天内办复、片区站3天内办复、镇职能站所5天内办复、镇矛盾纠纷现场办公会7天内办复。严格实行误工赔偿制度,群众在村工作站集中办公日或乡镇集中办公日找不到干部的,缺席干部必须分别赔偿群众当天误工费每人10元、20元。另一方面,依托群众工作站,在全县广泛开展“三联二访一帮”活动,坚持“平时走访为主、集中走访为辅”的原则,坚持干部上门走访主动化、经常化制度,采取春节走访、夜间走访、集市日走访、门店走访等多种方式,要求县乡村三级干部每周至少走访10户群众,在每个村物建了30名以上群众工作信息员,认真填写群众工作手册,做为检查、考评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难题,在10月中旬将《为村办好事、办实事情况》张榜公示,反馈到位,并建立回访台帐备查。
图说:湖南省新邵县第三届“五星级平安家庭”颁奖晚会
二是规范“1234”矛盾调解工作模式。目前,各种社会矛盾聚集: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配套不完善……为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置好各类社会矛盾,新邵县实行“一个中心”(县矛调中心)、二个平台(固定调解平台、流动调解平台)、三套机制(目标责任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四级调解网络(县、乡、村、组),按照“八有”“六统一”的标准,成立了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村组院落聘任了5389名调解信息员,调解网络已延伸到村级院落的最底层,实现了社会矛盾化解网络化,规范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份,全县投入奖补资金350万元,共调解矛盾纠纷8523件,调解成功8490件,成功率达99.6%,大大激发了基层调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本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组、大纠纷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人民调解工作经验还被国家司法部《经验材料汇编》收录向全国推广。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完善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诉求表达渠道,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等利益表达功能,全面推行阳光信访,实现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全面联通,把网上信访打造成群众信访主渠道,搭建党委和政府同群众沟通交流新平台。
图说:湖南新邵县宪法宣传活动
三是实施“文化搭台,综治唱戏”文化宣传主题活动。今年,新邵县通过组织群众通俗易懂、内容精彩纷呈的文娱节目宣传平安建设,在全县15个乡镇举办了赛双清艺术节分会场演出,80个村举办了文艺晚会,620个村建成了“村村响”,在《新邵信息》、新邵电视台开辟《平安新邵行》、《法官说法》和《现在开庭》专栏,斥资270万元开通了手机报和微信宣传,对全县25万户手机用户实行全覆盖,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发放宣传单、宣传扇、宣传挂历共60万余份;政法各单位自编自印了《“防盗、防抢、防火、防骗”知识》、《公民学法300问》、《以案说法》等宣传资料30万余份,走访并发放群众手中。各乡镇还组织村民根据“五评五不评”标准开展自评和互评,评选出“平安家庭”进行挂牌,并以村、社区或单位为主体,经过“海选”推荐评比,全县评选出6511个“村级三星平安家庭”、620个“乡级四星平安家庭”、10个“县级五星平安家庭”。综治委还广泛开展了平安院落、平安社区(村)、平安校园评比创建活动,使平安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青少年“争章”活动、人人参与,平安共享”大签名活动,评选“县级文明小市民”和“县级小小形象大使”511名,市级98名,并采取戴红花、贴照片等形式提高居民荣誉感。
图说:高大上的新邵县坪上镇高铁站
公平的制度让人平心,稳定的预期让人安心,良好的机制让人齐心,共治的局面让人放心,新邵县正以昂首阔步的姿态,坚定无比的信念,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确保创新基层治理,建设平安新邵工作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