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固始县:“两新”组织齐发力  共筑和谐美丽城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县域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73万,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是全省确定的五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十个省直管县之一。2012年上半年,河南省综治委出台《河南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固始县被列为全省“两新”组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县。此后,固始开始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的重要载体作用,2013年初,结合县情实际,提出了“三会并举、三位一体、三纲成网、相得益彰”的“两新”组织管理服务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新突破、新成效。固始“两新”组织管理服务新模式得到河南省综治委的充分肯定,先后被河南省委党校和浙江省委党校收录为教学案例,并在201411月河南省委《党的生活》杂志上刊发。

图说:经济腾飞中的和谐美丽县城


图说:根亲文化节开幕式

一、背景

(一)经济发展激活了行业商会。固始作为河南省确定的五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十个省直管县之一,近年来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迅猛。2013年底,全县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56000多个,依托新经济组织,成立了粮油、副食、水泥、砖瓦等行业商会50多家。通过对行业商会的管理,能够实现对会员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图说:经济发展推动县内行业商会争相成立

(二)劳务经济造就了异地商会。固始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70万人,这些外出务工人员有近四分之一在经商、办厂、做企业,推动了固始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成立异地商会近20家。通过异地商会,可以实现对在外新经济组织和外出务工流动人口的管理。同时,在异地商会中建立驻外党组织、社会管理服务组织和矛盾纠纷调解组织,能够解决好在外新经济组织和外出务工流动人口在管理服务、矛盾化解、权益保障等方面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构建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图说:劳务经济助推固始驻北京商会纷纷建立

(三)根亲文化催生了姓氏文化研究会。固始县拥有全国特有的根亲文化资源,2009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为了研究和发掘根亲文化资源,2013年底,县内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姓氏文化研究会近60家,依托姓氏文化研究会,以家庭、宗亲、血缘为纽带,在姓氏内开展矛盾纠纷的调解调处、特殊人群的帮扶帮教、姓氏内外的联络联谊,实现对姓氏人员的“柔性管理”,利用姓氏文化和家族优良传统,约束姓氏宗亲的行为,达到“管好人”、“管好事”的目的。

图说:根亲文化催生姓氏文化研究会

二、措施及成效

(一)激发“两新”组织活力,以小组织推动大管理

2013上半年,固始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提出固始“两新”组织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模式是:三会并举、三位一体、三纲成网、相得益彰。具体来讲就是,以行业商会为载体,通过对行业商会的管理,实现对会员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规范经营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以姓氏文化研究会为平台,姓氏联谊为纽带,通过姓氏文化研究会管理好本姓氏族人,化解本姓氏成员之间及其与外界的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姓氏文化研究会调解调处、帮扶帮教、联络联谊等作用,促进姓氏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以异地商会为抓手,在异地商会中建立驻外党组织、社会管理服务组织和矛盾纠纷调解组织,解决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矛盾化解、子女入学、权益保障、法律服务等,构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新模式。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和姓氏文化研究会“三会并举”的“两新”组织管理模式,使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覆盖到县内外150余万人口,实现了小组织推动大管理。

图说:图说:省、县领导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二)完善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以小调解维护大平安

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作为“两新”组织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原有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和行业性调解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将调解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在行业商会、姓氏文化研究会和异地商会中建立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行业商会定期召开矛盾纠纷系统排查研判会,对各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系统排查,协调相关部门逐一化解,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维护行业商业和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2013年以来,全县各行业商会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达480多万元。姓氏文化研究会依托家族文化和优良传统,对姓氏族人进行“柔性管理”,同时充分利用姓氏资源,协助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矛盾化解工作,认真调处本姓氏族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构建姓氏之间和谐人际关系,实现“管好人”、“管好事”的目的。2013年以来,全县各姓氏文化研究会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异地商会依托驻外党工委,为外出务工流动人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固始籍在外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固始籍早年外出务工人员范中华,前几年在北京朝阳区索家村租了几十亩地,盖了简易出租房,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000多固始农民工的大院,老乡们称之为“范中华大院”。2012年底,北京市有关部门认为该院为非法建筑,限期拆除,大院里农民工群情激愤,打着横幅,高呼“誓死保卫范中华大院”,驻京商会和流动党工委得知情况后,经多方协调,最终于2013年上半年达成了缓期拆迁协议,并按法律程序达成了拆迁赔偿协议,矛盾最终得以成功化解。

图说:根亲文化节期间举办企业家高峰论坛

(三)坚持依法治理原则,以小服务抵御大风险

新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经济风险,如何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促进新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成为“两新”组织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此,固始县充分发挥政法部门职能,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县政法机关进一步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县政法机关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为新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主动联合县内各行业商会为会员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指导会员企业依法解决困扰生产经营的各种涉法涉诉问题,帮助化解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在会员企业拟订合同时,聘请专业律师为其“把脉问诊”,避免合同不规范引发经济大风险,真正建立事前防范的企业法律防范体系,不断提高企业防范经济风险的意识和能力。2012年,固始怡和集团因合同拟订不规范引发经济纠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0万元,事后他们吸取教训,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帮助规避法律风险,真正用法律小服务抵御经济大风险。2013年以来,全县组织律师深入企业开展法律服务67次,帮助解决法律问题33个,帮助企业拟订合同近300份,有力地促进了新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图说:异地商会返乡慰问农村小学

(四)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以小档案促进大转变

在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工作中,建立会员企业经营诚信档案,用于记录违法失信经营的会员企业,并建立守信企业奖励机制和严重失信企业退会机制,最大限度地加强新经济组织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大力倡导会员企业文明、合法、诚信经营新风尚,不断提高对新经济组织信用监管水平。2013年,固始县水泥商会对2家会员企业因水泥包装袋问题,实行强制退会,达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经营行为的大转变。在姓氏文化研究会等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工作中,建立了特殊人群监管工作档案,对各姓氏内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精神病人进一步排查摸底,逐一登记,并做好稳控工作,教育其遵纪守法,积极向上。同时,联系本姓氏内企业,帮助其就业,解决生活出路问题。2014年,县内一名黄姓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困难,黄氏文化研究会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本姓氏一家家具厂为其安排工作,解决了黄某的生活出路问题,使其端正了生活态度。

图说:日化商会慰问特教学校残疾儿童

(五)不断增加和谐因素,以小善举彰显大爱心

固始“两新”组织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注重教育和敦促“两新”组织管理好自己的员工和族人,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引导“两新”组织主动协助政府参与公共管理,化解公共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发挥行业商会和姓氏文化研究会在扶危济困、扶贫助学中的积极作用,动员会员企业和姓氏中成功人士捐资捐物,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拓宽“两新”组织诉求,依法维护会员企业和姓氏宗亲合法权益。2013年,朱氏宗亲朱西宝身患重病,因家庭困难,无法医治,朱氏文化研究会得知情况后,立即拿出1万元对其进行帮扶,朱西宝在弥留之际用两行热泪表达了对朱氏文化研究会的感激之情。2013年以来,全县各行业商会和姓氏文化研究会共拿出资金近260万元,帮扶贫困人员近60人次,用实实在在的小善举让社会充满着大爱真情。


图说:政法干警普法进基层

   上一篇:江西省丰城市   下一篇: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   

   相关阅读
· 福建省莆田市
· 贵州省思南县
· 山东省东明县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
·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
·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

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推选活动

暨2015社会治理创新经验交流会

会务组电话:010-87748538

联系人:来凯锋 15210229893

传真:010-87747102

邮箱:shzl_2015@163.com

网址:http://www.shzl2015.com/